赤嵌樓,又作赤崁樓,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於赤崁行省興建之歐式城塞,又稱「普羅民遮城」,在地人稱為「番仔樓」,曾為全台灣島的商業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廟宇,包括海神廟、文昌閣。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嵌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國定古蹟。 維基百科
1653年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之荷人所建,最初稱為「普羅民遮城」,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遙遙相對,互為犄角。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心。
普羅民遮城之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每個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樓房,城牆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堅如磐石,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
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今天的景貌是飛簷紅瓦,樓閣巍峨。在歷史變遷中,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曾是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曾是日本時代陸軍醫院,迄今的歷史文物館,見證著落日餘暉下的滄海桑田。
民國七十二年(1983),內政部列為第一級古蹟。節錄自: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赤嵌樓
Google地圖
赤嵌樓、台灣祀典武廟、台灣祀典大天后宮,這三個國定一級古蹟,相隔在150公尺以內。

臺南孔廟Google地圖
人園收費
全票:50,半票:25,市民免費。入口處右側有收費停車場,平日多有空位,假日就不太樂觀(三個國定一級古蹟,相隔在150公尺以內,再加上附近有不少網紅美食景點)。詳細參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赤嵌樓
2022.08.16 入園處
2022.08.16 赤崁東街
2022.08.16 赤崁東街
赤嵌樓乃「普魯民遮城」舊址,城為荷蘭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一六五三年)就赤嵌地方所建,國人因以地名城焉。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光復台灣,先克此城,闢為公廨。後得台灣城(即今之安平古堡)改赤嵌城為承天府署,永曆十八年(西元一六六田年)府裁,撥充火藥軍械庫。
清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O年)台灣縣知縣魯鼎梅將此樓開放,歲時灑掃,俾供攬勝。城瀕滄海,景色妍麗,外陽西照,登臨眺遠,波光輝映,雲影徘徊,不覺心曠神怡也,以故「赤嵌外照」,舊列為台陽八景之一。
至嘉慶十年(西元一八O五年)樓漸傾圮。知縣潘慶辰(光緒四年—七年任)沈受謙(光緒十年—十三年任)先後就該城遺壘創建海神廟、文昌閣、五子祠及蓬壺書院,而五子祠及蓬壺書院圮廢己久,惟餘雨樓翼然,今考據重修,恢擴軒敞,先賢名蹟,本地風光,允為古都之鉅觀云。
文昌閣、五子祠及蓬壺書院,目前正在整修中
2022.08.16 文昌閣目前正在整修中
2022.08.16 五子祠及蓬壺書院目前正在整修中
九座贔屭碑
2022.08.16 海神廟與九座贔屭碑
2022.08.16 座贔屭碑
2022.08.16 座贔屭碑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2022.08.16 海神廟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2022.08.16 文昌閣前景觀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
2022.08.16 園區景觀